当前位置: 首页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榜样力量 >> 正文

孙婉娟:56年前,我从上海到湖南大学

发布于:2021/06/30

孙婉娟,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原机械系)教授。 

二六大轰炸”当时我在上海公立市西中学上初中,学校的许多老师思想进步,还有地下党员,他们对我们的思想影响很大。

 初中毕业后,我想学重工业,考上了“上海国立高机”自动机(即汽车)专业,那是个中专校。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靠拢党组织,毕业前夕,1954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毕业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第一汽车厂和洛阳拖拉机厂都是大家响往的地方,但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的分配方案中有一部分毕业生要当教师,我成了其中之一。留校之后,学校派我去交通大学当进修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苏联专家举办的,内容是内燃机和压缩机技术的培训班。

 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我考取了交通大学率先开办的夜大学六年制本科。在那些年里,白天当老师,每周四个晚上和星期天半天加晚上都要在夜大学上课,还要做作业、做实验,还有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生活十分紧张。这样坚持了六年,终于完成了夜大学的学习任务,获得了交通大学首届夜大学本科的毕业文凭。

 1958年,一机部决定我校由中专校升格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60年又转为“上海机械学院”(现为“上海理工大学”),我们十几位专业教师在上海机械学院新建的动力馆里从无到有,亲自动手,建设汽车实验室,包括汽车结构陈列室,拆装实验室,发动机台架试验室等等,还在设计汽车底盘实验室,编写了统编教材以外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1965年3月,一机部教育司决定把上海机械学院和南京机械专科学校的汽车专业合并,内迁到湖南大学,当年8月19日,上海机械学院汽车教研室13名专业教师,汽车63、64级128名学生与汽车专业实验室设备以及有关图书资料离开上海,奔赴湖南大学。

 到湖大之后,机械系组建了包括上海机院、南京机专以及湖大有关老师组成的汽车教研室,老师们都积极认真备课,安装实验设备,筹建汽车实验室,并顺利迎来了湖大首届65级汽车专业新生。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与学生的关系一直十分融洽。我曾当过三届班主任,除了在思想和学习上关心学生外,在生活上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一些从农村来的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我在任班主任期间的工作,曾在校报上受到表彰,有一位已经退休的学生至今还对我说,他每天早上在手机里只向他的长辈和我问好。

 1985年,为加快湖大汽车专业的发展,学校引进了知名的汽车车身方面的专家黄天泽教授。因为需要组织这方面的学术梯队,系领导决定要我参加这个梯队。当时我已经50岁了,为了学科发展的需要,我转入了一个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的“汽车车身”方向。我一方面抓紧时间向黄老师学习汽车车身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自学和进修了与“汽车车身”方向有关的“车身制图”“结构力学”“人体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等课程。结合教学需要,我编写了《汽车车身制图》讲义、《汽车空调结构设计》讲义,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我还参编了全国汽车专业试用教材《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和专著《大客车车身》,并在黄天泽老师带领下完成了好几项科研项目(部分是与工业设计系,环境工程系及风洞实验室合作完成的),先后获得了“交通部成绩优异集体荣誉证书”“交通部重大技术成果一等奖”荣誉。《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学科的创建与成长》于1993年获得了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我还协助黄天泽老师带了几位汽车车身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毕业以后,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回顾几十年来,是党的教育和培养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人民教师。尽管在前进的路上经历了各种曲折艰苦和酸甜苦辣,今天回忆起来,我始终无怨无悔。

 有人说,中国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空前绝后的一代,确实如此。我们亲身经历了旧社会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所造成的种种苦难,亲眼看到了翻天覆地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亲自经历了我国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和曲折,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始终生活在变化异常激烈、发展十分迅速的时代中,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技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各种红利,真是千载难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尽管我已经是耄耋之人了,但我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党史,不断提高觉悟。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会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坚定地走到底。

                                                                                                                 转载自湖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