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榜样力量 >> 正文

机械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发布于:2025/05/07


周子康                                                                         

男,2003年7月生,中共党员

籍贯:湖南长沙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智能制造2101班本科生

获奖情况

2024年12月 教育部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2024年12月 湖南大学2023-2024学年度“优秀学生干部”

2024年06月 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机械类个人二等奖

2023年12月 教育部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2023年11月 湖南大学2022-2023学年度“优秀学生”

2023年08月 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奖

2023年07月 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初赛智能产线与协作机器人方向一等奖

2023年06月 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机械类个人一等奖

2022年12月 湖南大学2021-2022学年度“一等奖学金”

2022年12月 湖南大学2021-2022学年度“三好学生”

2022年08月 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机械类个人全能二等奖

先进事迹

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里,触摸千年书院历史的厚重感,不得为之动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长沙人,周子康从小就对湖南大学怀揣一种梦想和憧憬。小时候登岳麓山时偶然的机遇,让周子康有机会在湖南大学校园里漫步。校园中浓郁的学术氛围,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与湖南大学结缘。

自2021年周子康考入湖南大学机械专业,在这四年的求学之路中,周子康在这片热土上播种梦想,在前进的浪潮中奋楫扬帆,以共产党员的担当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篇章。

在新领域探索未知

刚入学时,周子康就读的使是机械大类专业,在大一课堂上,他了解到学院新开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与老师沟通之后,他认为新专业可能更适合自己。作为湖大青年,在千年学府,百年大院的历史熏陶中;在“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培养下,周子康考虑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转入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智能与制造的融合之中,立志于在中国“智造”方面做出新成就,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去除“卡脖子”的技术壁垒,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学习中不断突破

大一学年周子康排在年级里靠前的位置,成绩并不拔尖。大二进入新专业以来,面对愈加繁重的专业课,周子康没有气馁,课堂中认真学习老师所讲内容,下课后积极主动找老师提问,时常通过网课等方式提前预习或温习课程内容。

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及各种文化知识,踏踏实实,戒骄戒躁。大学四年专业排名第一,高分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获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及普通话二乙成绩。并以优异的成绩保研至浙江大学深造。四年以来,周子康总结课程知识,完成多门课程笔,并将其无偿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学习。

在大学四年中获得了2021-2022学年三好学生及校一等奖学金、2022-2023学年优秀学生及国家奖学金,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干部及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同时,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满足已有的成绩,要不断突破。他一直保持着一颗热情上进的心,不畏困难与挫折。

在竞赛中积累经验

大一下学期,周子康就开始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比赛。他自学了SolidWorks,并在暑假进行建模训练。参与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成图赛道和增材制造赛道,获得了机械类个人全能二等奖、机械类制图基础知识二等奖、机械类团体赛二等奖。

大二凭借课程以及自学相关力学知识,周子康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和湖南省第十九届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得全国优秀奖、湖南省三等奖。

在第十七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的智能制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类奖项:智能产线与协作机器人方向赛事中,周子康作为主力成员负责工厂流水线布局方案设计、时间及成本计算、场地三维建模和插图绘制,并与队友完成两万字方案撰写,获得全国初赛一等奖。

周子康参加了2023年湖南省第三届成图大赛先进成图技术赛道和轻量化设计赛道,获得机械类成图技术赛道一等奖、Inspire™轻量化设计赛道二等奖、机械类团体赛三等奖。

同年加入湖南大学电动方程式赛车队,主要负责用UG 对车辆零部件建模、CAN总线的搭建、硬件的焊接等工作。

2024年周子康继续参加了湖南省第四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机械类成图技术赛道二等奖。

在科研中追寻梦想

大二周子康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SIT)项目,作为核心成员申报了《智能机械装备中滚珠丝杠副耐磨损研究》课题。

在郭力老师的指导下,周子康和队友承接了湖南铭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三项技术攻关任务。面对砂轮无动力翻转装置的设计难题,团队创新提出"DNA螺旋轨道"方案,让砂轮在传送过程中绕中轴线完成180°自转,解了传统轨道工人手动翻转导致检测不便的困境。在攻克重推模组滚珠丝杠副耐磨损课题时,针对3-4吨推力条件下的磨损难题,团队扎根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材料选型到结构设计展开系统性创新,大大提高滚珠丝杠副的润滑性能和使用寿命。

当今时代,由于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等问题,胃肠道疾病深深地困扰着现代人。“胃镜”作为胃肠道检测的刚需,往往造成人体强烈不适及疼痛感。由一次“拉肚子”到一场“科学研究”,2023年周子康在赵岩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基于软体机器人的磁控胶囊设计与制备》课题的学习和研究。周子康将软体机器人与胶囊模型相结合,让原本笨重的消化道检测设备化身灵动的"微型侦察兵"。形如橄榄的磁控胶囊,透过3D打印的外壳,隐约可见内部精巧的竞争式双层磁阀计,当双层磁阀在磁场作用下如同花瓣般开合时,不仅能精准释放药物,还可通过内置的无线图传模块实时回传病灶影像,实现视觉检测、化学检测、精准治疗三位一体的效果。

在韩晓筱教授的实验室中,微针贴片正在培养皿中缓缓溶解。自从周子康立志在医工交叉学科中扎根以来,他便加入韩老师团队,进行《四层柔性可溶微针贴片的创新设计和制备》课题研究。在师兄的指导下,四层可分离微针贴片横空出世,800微米微针层精准突破角质层,基底层的空泡使微针易于分离而达到缓释目的,背衬层长时间紧贴皮肤超越历史黏附性,疏水隔离层则将贮存寿命延长至一个月。

这三段交织着智能与机械的科研旅程,让这个穿梭在医工交叉与机械领域的年轻人愈发清晰自己的使命。那些实验室长明的灯光与键盘敲击的节奏,早已编织成通向智能制造未来的经纬线。

在实践中奉献自我

在思想上,他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加强专业文化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思想修养。步入大学以来,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不断实践,磨练意志2022年他参加湖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并结业;2023年参与“苗圃计划“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训班,评为优秀营员;同年暑期参与 “青枫计划”,前往长沙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在长沙市劳动监察保障支队实习一个月,被评为“优秀实习生”。他在2024年5月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在党支部副书记的工作中,组织党课学习、完善支部管理、统筹教育工作,在支部书记王玉迪老师带领下获得年度评述一等奖。在湖南大学生物协会社团宣传部部长期间,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出色的完成了宣传活动。

在生活上,他热心公益,关心群众。暑期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曾获评院级三等奖。日常参加橘子洲景区志愿者、岳南路小学助教、科学营志愿服务、毕业典礼志愿者等服务活动,志愿时长累计六十余小时。

成长感悟

在实验室仪器的嗡鸣声中,渐懂得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汗水浇筑的实践哲学。当磁控胶囊的磁阀首次在模拟肠道中精准开启时,当滚珠丝杠副的磨损曲线在优化后趋于平缓时,当微针贴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完美阵列时,那些反复失败又重来的日夜,教会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第N+1次尝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望这四年,正是那些时间里的努力,堆砌起对科学研究的信仰。作为青年党员,周子康愿继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征途上,以科学精神为炬,以民生需求为尺,让冰冷的机械绽放出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