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尽欢
2018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关尽欢,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滑县人,2015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目前进行动力机械新技术方向研究,导师是刘敬平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OPLVCR engine based on the NSGA II algorithm using digital twins》,在SCI收录的2区期刊《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Effect of the novel continuous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CVCR) configuration coupled with spark assisted induced ignition (SAII) combustion mode on the performance behavior of the spark ignition engine》,在SCI收录的2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A simplified dynamic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displacer's free stroke in Hofbauer cycle machine》,共计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3篇。
自2015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8篇( 1区6篇,二区2篇),中文EI论文1篇,4篇发表在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认定的卓越期刊上。
— 学术感悟 —
我于2015年进入湖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8年转而攻读博士学位,一晃已过去六载年华,在这漫漫科研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感慨良多。在湖大的六年时光里,在湖大和导师的培养下,我从曾经的一名懵懂的大学本科生逐渐成长为了一名能够游刃有余开展科研工作的研究者。
科研成果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以及无数的挫折与失败,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才能够享受那最后属于你的荣光,厚积才能薄发。在博士生涯的前几年,我一直默默的跟随着导师开展科研项目训练,学习并领会导师的研究思维,不断地训练和加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后面博士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霍新涛
2018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霍新涛,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徽阜阳人,2018年进入湖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目前进行汽车轻量化方向研究,导师是孙光永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以第1作者及第2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Composite Structures》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在SCI收录的2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参加第22届国际复合材料大会(ICCM 22, Melbourne, Australia)并做汇报。
2018年进入湖大读博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8篇(1区4篇、2区2篇),4篇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负责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项。
— 学术感悟 —
作为工学博士研究生,研究课题方向的选择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初启科研之路,我们不免迷茫。研究基础理论还是工程实际问题,似乎永远是背道而驰的两个方向。实际上,两者之间虽有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是总会殊途同归。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深耕,基础理论的研究更需要实际工程问题作为载体。科研的问题应来自工程实际,科研中产生的方法也应服务工程实际。科研之路并不总是顺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是科研的良好状态。不管过程多么艰辛,或是成果如何微不足道,都应该以将自己培养成学有所用的人作为学习目标。
冯长岭
2019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冯长岭,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西赣州人,2017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目前进行汽油机冷起动后处理方向研究,导师是鄂加强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zeolite adsorption for energy storage and heat-mass transfer process: A review》,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Energy》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Hydrocarbon emission control of a hydrocarbon adsorber and converter under cold start of the gasoline engine》。
2017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4篇(1区3篇、2区1篇),负责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 学术感悟 —
科研的路上心态总是会有起伏。出不了成果时会焦躁不安,出了成果那一刻则欢喜至极。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做好科研,主要靠两点:有效的时间付出以及勤动手。对于第一点,我认为做科研需要沉浸式学习,才能高效的吸收知识。有的时候从早到晚都在实验室,但是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跟同学聊聊天,看起来整天都在实验室,但是实际有效学习时间很短且不连续,导致实际学习到的知识有限。第二点也十分重要,多数人有了点子之后,仍然十分犹豫,或担心创新性不足,或担心做不出来。实际上,只要开始动手,在做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思路,不断完善。做到最后,就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成果。
程健
2020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程健,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徽巢湖人,2020年进入湖南大学读博,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目前进行故障诊断与信号处理方向研究,导师是杨宇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A noise reduction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weighted symplectic geometry de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arly gear fault diagnosis》和《Adaptive periodic mode de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olling bearing fault diagnosis》;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ISA Transactions》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Enhanced periodic mode de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mposite fault diagnosis of rolling bearings》。
2020年进入湖大读博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3篇(1区3篇),2篇发表在学院的卓越一类期刊上,负责湖南省博士创新项目1项。
— 学术感悟 —
学术成果是和用在学术上的时间成正比的。学术之路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想要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质量阅读和效率阅读是基础,这也是通过丰富的阅读经验形成的能力。同时,敏锐的洞察力是关键,论文的创新点总是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衍生的,如何判断创新点能不能用于自身研究领域,这都是敏锐的洞察力所能保证的。总而言之,时间才是学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科研经验。
金其多
2019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金其多,男,汉族,预备党员,上海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博,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目前进行微纳结构流固耦合振动方向研究,导师任毅如。
— 学术成果 —
主持一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IAA Journal》、《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Composite structures》、《Acta Astronautica》、《力学学报》等航空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篇。在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Eighth Symposium on the Mechanics of Slender Structures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五次。
国奖参评年限科研成果: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2篇1区(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osite Structures),2篇卓越期刊1类(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力学学报),1篇2区(Acta Astronautica),一篇国际会议论文(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 学术感悟 —
1. 把兴趣作为学术研究的原始动力,不功利,不浮躁。不能仅关心研究生经历带来的外显价值,更应关注在科研训练中提升自身的“内禀”特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升级、人生观价值观的升级……
2.对待科研学术,要有耐心有恒心还有平常心,用匠人精神去雕琢手中的成果,在一次次我突破中实现精益求精。
3.科研工作需要独立和协作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自主科研能力;乐于分享、优势互补,才能不断提高成果水平。
4.科研过程需要输入(学习、探索)和输出(表达、交流、发表成果)相互结合。既要沉下心埋头苦干,又不能闭门造车。
梁继超
2018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梁继超,男,汉族,山东潍坊人,2018年进入湖南大学学习,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发动机先进燃烧与控制,导师为陈征教授和张全长副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以第1作者身份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fuel》上发表论文2篇,分别为《The effects of EGR rates and ternary blends of biodiesel/n-pentanol/diesel on the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RDI diesel engine》和《The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ethanol blends with THF as cosolvents in a diesel engine operating with EGR》,以第1作者身份在SCI收录的4区期刊《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上发表论文1篇《combined impact of alcohol-fuel properties on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characteristics with low-temperature combustion in a diesel engine》。读博期间,参与国防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发动机基础研究”和校企合作项目“拖拉机田间载荷谱测试”“内燃机燃烧分析仪开发”“VVT和VCR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等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
2018年进入湖大读博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3篇(1区2篇、4区1篇),2篇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
— 学术感悟 —
转眼间,来到湖大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期间经历过通宵编写程序的辛苦,经历过试验失败的烦恼,也经历过成果被称赞的喜悦,我结合导师的教诲和自己的经历总结了如下的科研心得:
科研的道路注定是孤独的,科研途中不会总是欢喜,更多的是失败的经验。你可能因为一个问题而思考几周,可能因为一个错误而几天找不到原因,此时只有细心和耐心地去思考和尝试才能解决问题,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科研路上的重要法宝。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很多事情总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那么简单,只有认真做过几次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作为一名研究生,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这是你对外交流的能力,也是科研的基本功。
韩丹丹
2018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韩丹丹, 女,中共党员, 河北邢台人, 2018年进入湖南大学读博,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目前进行发动机后处理方向研究, 导师是鄂加强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A review of studies using hydrocarbon adsorption material for reducing hydrocarbon emissions from cold start of gasoline engine》, 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Fuel》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Effects analysis on hydrocarbon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a beta zeolite catcher in gasoline engine during cold start》。
2018年进入湖南大学读博以来, 累计发表刊物论文2篇, 其中SCI论文2篇(1区2篇),负责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1项。
— 学术感悟 —
自2018年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主要的学习过程包括读文献,学软件,做实验,写论文。文献是科研基础,大量的阅读文献能够帮助自己很好的了解所研究的方向,对其他学者所进行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更有助于明确自己的研究点。软件是科研工具,不同于实验的局限性,软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且能够很好的验证你的研究点,同时由软件绘制的精美实验图片还能够很好的呈现研究结果。实验是验证研究真实性的有效工具,证实软件模拟的合理性,真正的动手操作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得到研究结果的及时总结就是成文,写论文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最终呈现,真正的落笔成文才是对科研阶段性工作的完成。学习的每个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根据自己的情况穿插进行,找准自己的节奏。在科研过程中,与导师的交流,与同门的探讨必不可少,同样重要。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共同努力吧!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肖伟
2019级博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肖伟,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江西吉安人,2017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目前进行软体机器人的研究,导师是胡德安。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2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Cooperative collapse of helical structure enables the actuation of twisting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2区期刊《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Bending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 with Multi-Degree of Freedom》,2区期刊《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Design,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ultidirectional Bending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3区期刊《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A New Type of Soft Pneumatic Torsional Actuator with Helical Chambers for Flexible Machines》,3区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Investigation on impact noise radiated by the elastic collision of multiple spheres》。在国际会议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Robotics Engineering (ICCRE 2021)做报告,并被评为最佳报告,参加The International Youth Conference of Bi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国际会议并做汇报。2017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5篇(2区3篇、3区2篇),2篇发表在学院认定的卓越期刊上,参与并完成工程项目2项,参与国际会议2次。
— 学术感悟 —
在导师的指导及自身的努力下,我庆幸能够迈入科研之路的大门。我所研究的方向是团队以前从未涉猎的领域,这将意味着我要从零开始。为了能够快速的了解我的研究方向并找到选题,我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从原理验证到搭建实验平台,从论文完稿到频频被拒,至今记忆犹新。正是这一系列的磨练才让我真正的成长,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一个新的论题下独自思考以及利用不同工具以快速地解决遇到的科学问题。于我而言,科学研究是个苦差事,有独立思考脑力的苦与文献阅读自律的苦,我相信只有先吃科研之苦,才能享受科研之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我的座右铭,“行胜于言”是我科研路上的诀窍,科研之路道阻且长,我将继续奋力前进。
高彬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高彬,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动力工程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从事氢能源燃料电池数值模拟与优化控制方向的研究,导师为杨钦文副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双一区Top期刊《Energy》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Power Output Stability in Long-time Operation of Fuel Cells》,参与国际绿色能源会议并作论文汇报,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1篇(双1区Top期刊),EI论文1篇(通讯作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篇(第二作者与第四作者),CSCD论文1篇(第二作者),并有10项专利在实审阶段,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编著高校职业培训教材3部。
— 学术感悟 —
首先,导师是科研路上至关重要的领路人。科研成果的成功实体化需要有创新的细节研究方向与脚踏实地的耐久拼搏精神。导师能够以丰富的科研经验为我们指出高可靠性的研究细节,辅之我们日日夜夜积聚跬步的努力,大概率能够事半功倍。
其次,团队协作是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个人的能力与精力均有限,而多领域的交流讨论能够快速取长补短,弥补能力缺陷,因此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能成为自己虚心求教的老师。
最后,在深邃的自然科学面前,接受了你我皆凡人的现实。任何一个细节中都隐藏了无数的自然规律,着眼于一点深入便是一番天地。而人生苦短,生命个体又只能仅限于一点。
陈淑君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陈淑君,女,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郴州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燃料电池方向研究,导师是杨钦文副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Joint Operation of Adapt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daptive Optimization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在EI收录的期刊《World Electric Vehicle Journal》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Collaborative Design for Uneven Physical Structures of Multi-Layers in PEMFC》。
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1区1篇,EI论文1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篇,参与科研项目3项。
— 学术感悟 —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的过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文献阅读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查阅文献时应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例如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等,这些都能反映一篇论文的参考价值。集中时间阅读文献更容易产生联系,形成整体印象,对于有帮助的论文可以复印或打印并做好记录和标记,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有效手段。科研过程中要主动与导师交流沟通,通过与导师交流科研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创新想法,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郭以琳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郭以琳,女,汉族,中共党员,福建莆田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动力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生物质能机理方向的研究,导师是冷尔唯老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FUEL》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lignin pyrolysis: Mechanism, modeling and the effects of inherent metals in biomass》、《In situ evol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in char during cellulose pyrolysis under the catalysis of KCl and CaCl2》。参加了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在会上汇报《K+ ,Ca2+ ,Fe2+ 催化 β-O-4 木质素多聚体模型化合物的快速热解特性研究》,并被《工程热物理学报》收录。
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1区2篇,1篇发表在《工程热物理学报》上,参加了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并在会上汇报。
— 学术感悟 —
在这两年的科研生活中,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是在科研上,更是在心态上。做科研的人不可心急,只有沉下心,踏踏实实的吸取知识,才能厚积薄发。起初,我在失败后郁郁寡欢,是我的导师开导我,科研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奋勇前行,才能看到曙光。于是我振奋精神,与同门深入探讨,并记录下不同的观点,反复琢磨。在一次次交流与讨论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通过科研学习,让我明白了唯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播种”,才能在“收获的季节”满载而归。
童济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童济,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咸宁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目前进行“机器学习在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方向研究,导师是刘敬平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上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Experiment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of the Atkinson cycle gasoline engine through NSGA Ⅱ algorithm using machine learning》
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1区2篇),一作1篇。
— 学术感悟 —
“磕磕绊绊常有,一马平川难求”,科研的过程是孤独的,也伴随着各种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失败。有时甚至是晚上才想好的思路,第二天早上就被自己否定了。然而,就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使得自己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寻求新的思路的方法。
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首先,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向导师和有经验的师兄们进行探讨交流是整个科研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快速汲取经验和迅速成长。其次,能够持之以恒。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一个规律的作息和足够的学习时长。最后,找到几个可以进行倾诉的朋友,能够在学习之余,爬爬岳麓山,逛逛岳麓书院,聊聊理想,谈谈人生。
肖肖羽颉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肖肖羽颉,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山东聊城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超材料增材制造方向研究,导师是韦凯副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Materials & Design》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Additively manufactured bi-material metamaterial to program a wide range of thermal expansion》;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Large programmabl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i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bi-material mechanical metamaterial》;参加2020年全国高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创业组一等奖。
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2篇,其中SCI论文2篇(1区2篇),2篇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
— 学术感悟 —
在湖南大学学习的这段时间,在韦凯老师以及同门的帮助下,我有了很大进步。在此,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同时也是对自己科研、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反省,分享给有相同问题的同学。
最重要的,是关于文献的阅读。科研不能闭门造车,我们需要广泛、大量地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同时也要注意泛读与精度的结合,这可以帮助我们高效率地吸收文献里的知识。
其次是实验的开展。磨刀不误砍柴工,完善的实验方案是保证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科研的常态。我们要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而非盲目的重复实验。最重要是预留出充足时间,很多时候始料未及的事情会打乱实验计划,预留出缓冲时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最后就是语言表达。很多学术问题并非只有一家之言,我们需要和同行交流、学习来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无论是写论文还是讲解PPT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每一句话的起承转合,每一张图片的布置,都应该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多听讲座以及和他人交流也是较为有效的学习表达方法。
季张斌
2020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季张斌,男,汉族,中共党员,山西运城人,2020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声表面波器件及MEMS传感器方向研究,导师是周剑副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Flexible Thin-film Acoustic Wave Devices with Off-axis Bending Characteristics for Multisensing Applications》。
2020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1篇,其中SCI论文1篇(1区1篇),1篇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微纳电子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并做汇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等。
— 学术感悟 —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生活沉淀,在老师指引、同学相伴,自己勤奋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经验感悟和教训:科研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矛盾,像导师指定了课题后对课题缺乏兴趣,可能会觉得做这个以后怎么找工作,或者觉得研究这个没有前途等等。“世界很复杂,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化解这些矛盾。首先,对科研的激情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不用急于寻找,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当我们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就会散发出某种自信,甚至兴趣。第二、在前沿地带找到使命感,这并不容易,创新不是那种横空出世、震撼人心的事物,创新具有系统,是将前沿再向外拓展一些。我们需要跳出自我为中心的思考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在研究课题这个领域做些什么。而不是总是想做这个对我有什么用。同时,关注自己给实验室带来的价值,而不是想反,否则,很多问题是没法想通的,很多矛盾是无法解决的。最后我们还应该我们应该从广阔时空维度看待自己的成败得失,而不必计较眼前的得失、但看淡得失,并不意味着没有追求,我们还应该有持续学习的态度,胡适曾经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们应该在思想和知识上不断提升,丰富自己的智慧。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都是以积极地态度面对一切。取得的成绩背后,是学校发展和课题组进步创造的良好条件和科研平台,是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同学的默默支持,也有自己踏踏实实付出和永不言败的执着,然而,这些都已属于过去,我深知成功写在未来,越努力,越幸运!
郑哲奋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郑哲奋,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广东揭阳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汽车安全方向的研究,导师:莫富灏老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2区期刊《Journal of Biomechanics》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博)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2篇,其中SCI论文2篇(1区1篇、2区1篇)。
— 学术感悟 —
在学校提供优越学习环境的帮助下,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氛围熏陶里,在老师无时无刻的关怀中,我的科研之路才能如此平稳顺利的进行。在我的导师莫富灏老师的指导下,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未进到校正式开启研究生生活之前,就开始了科研的小试牛刀,学习了各种需要掌握的软件,阅读了大量相关的文献内容,对于自己研究的方向,理解越来越深,思路越来越清晰,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我收获了许多,非常感谢一路上给我提供帮助的人。
张宁峰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张宁峰,男,汉族,共青团员,江苏南通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混合动力汽车车速规划与能量管理方向的研究,导师是周维。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Enhanced Battery Power Constraint Handling in MPC-Based HEV Energy Management: A Two-Phase Dual-Model Approach》, 1项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的两阶段双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实质审查生效阶段,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企业横向项目《履带车辆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模型优化与分析》。
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1篇,其中SCI论文1篇(1区1),参与国自科青年基金《电热老化耦合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能源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作为队长参加“2020上海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竞赛”决赛现场进行成果汇报并获得三等奖。
— 学术感悟 —
科研是一项综合性也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科研道路上很少有一帆风顺、所有结果均符合预期的情况,因此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是不断在科研过程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研究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或问题,一方面应学会与导师以及课题组其他同学更高效地交流讨论,这有时比独自埋头苦干更具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审视研究方法的逻辑层次,理清问题的关键点,再去尝试从具体的实现层面加以解决,而不是遇到问题就更改方法或算法,却不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最后,也要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多思考将科研工作工程化的方法,从而真正地将科研做到实处。
殷长帅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殷长帅,男,中共党员,湖北孝感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研究的方向是声表面波传感器,导师是周剑副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3区期刊,院定卓越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篇,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一篇,在中文EI期刊《光学精密工程》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一篇。发表一项专利《一种复合结构的超高灵敏度声表面波紫外传感器》。
— 学术感悟 —
从进入湖南大学以来,就被湖大优美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底蕴所深深吸引,在美丽的湖大校园里,自己能够取得一点小成绩,离不开湖大的培养。就个人而言,在学术道路上历程尚短,不敢谈及分享经验,主要是借助这个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日常科研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对于科研,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会如何在一个好的论题下独自思考,利用不同工具快速且准确的给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在平时要多阅读文献,在导师制定的大课题下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在追求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前,每个人都要处理很多很多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这是培养个人能力的必经之路。所以在正式科研之前,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导师的大课题只是为了不让你这几年的科研之路跑偏,至于用什么方式走这条路以及能走多远,这个就要看个人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努力了。要时常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最后,希望大家在紧张的科研活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多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贺奔
2020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贺奔,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邵阳人,2020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生物质热解机理研究,导师是冷尔唯。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Energy》以第2作者(导师1作)身份发表论文1篇《Prediction of three-phase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bio-oil heating value of biomass fast pyrolysi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 学术感悟 —
科研是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科研的意义之一在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参考性。在实验的设计,模型的建立,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等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心烦、迷茫、甚至想要放弃,此时我们不妨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亦或是去江边散散步,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样或许会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论文发表是科研的重要产出之一,但我想论文不应是我们科研过程中的唯一目标,在科研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建立长远的研究计划,为填补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空白技术舔砖加瓦。愿我们在科研的过程中都能不忘初心、越挫越勇、砥砺前行!
尹衍港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尹衍港,男,汉族,中共党员 辽宁省大连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目前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研究,导师是宋晓琳。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1区期刊《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中,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一篇《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river characteristics on risky driving behaviors moderated by gender, and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of driver’s driving risk》。
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一篇,其中SCI论文一篇(一区一篇)。
— 学术感悟 —
给大家分享一下在写论文时候的心得体会。做科研时,很多同学会陷入了一个误区:论文需要有很强的创新性。其实,和创新性相比,SCI论文对严谨性的要求更大。写论文时切忌天马行空,自以为是。不要将自己所认为的常识当作是真理,尽量保证论文中提出的每一条观点,都是有据可查的,每一条公式,都经过了合理的推导。同时,也不要随意的下结论,每一条结论,都应该是通过数据的验证得出的。我在投稿的过程中,审稿人提出最多的问题是关于数据和结论的。所以,一定要严肃的对待自己论文的每一句话,不要将它当作一篇加长的作文。因为写在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可能经受审稿人的置喙。而这些细节,是决定结果的关键。总之,写论文是一件漫长的修行,唯有耐住寂寞方得始终。请君加油吧!
余振环
2020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余振环,男,汉族,共青团员,2020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热流调控与优化方向研究,导师是马寅杰老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一区期刊《Fuel》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篇《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and fuel compositions on gasoline octane number based on a data-driven approach》
— 学术感悟 —
论文的成功发表离不开导师的辛勤指导,首先要感谢马寅杰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
首先我认为要想写成一篇论文,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阅读是少不了的,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勤做笔记,可以按照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有趣发现四个方面将一篇论文的核心脉络记录下来,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粗略的行文思路,发现一些创新点,然后就可以和导师讨论一下思路的可行性以及一些细节问题,形成大纲之后就可以一步步操作了。
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免不了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我们要沉得住气,一步一个脚印,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
包艳琼
2020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包艳琼,女,中共党员,广西钦州,2020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0级机械工程硕士,目前进行纳米流体光热转换的研究,导师是郑雄副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2区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以第二作者身份,导师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short chain methyl esters: Methyl butyrate and methyl caproate》、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for long-chain n-alkanes at evalu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n-dodecane and n-tetradecane。
— 学术感悟 —
首先非常感谢郑雄老师、秦光照老师的指导,感谢课题组的师兄、同学们的帮助,其次我觉得研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尽快让自己进入研究生的这个角色,主要分为三部分:确定研究方向、熟悉实验仪器和软件、进行科研训练。1. 确定研究方向:要多与导师沟通,交流,多听取导师的意见,还要多看相关的文献,看文献过程中会让自己更加明确自己方向的具体内容,这个过程中也要及时跟导师沟通。2.熟悉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以及相关的科研软件:如果有师兄师姐,一定要虚心请教,多问多学,勤于动手,敢于尝试。网上也有很多软件的学习资料,有不懂的,要先自己去查阅文献,翻阅书籍,网上查询,也可以咨询实验室的小伙伴。3. 科研训练:有了一定的研究方向之后就可以思考怎么开展实验以及相关的计算。这个过程也是需要跟导师沟通,实验方案的确定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以及后期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再到最后的论文的写作,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的,认真对待。
邓可可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邓可可,女,壮族,共青团员,广西来宾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激光增材零件疲劳寿命与多阶成本经济性协同的方向研究,导师是韦海英副教授,张屹教授。
— 学术成果 —
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先后以本人一作(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在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SCI -TOP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2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二区1篇(IF:5.5),三区1篇(IF: 3.2)。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创新型项目1项。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项目获全国银奖。
— 学术感悟 —
每一份认真和努力都值得被幸运地对待。科研成果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路上的不如意十有八九。不要气馁,不要着急。静下心来,找到问题,潜心研究,不断打磨,认真做好科研工作的每一步,它终将会被看见。学术交流促进步。多跟导师、师兄师姐交流学术问题,多听听前辈的研究想法和建议。有机会可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多跟同行交流,你会有不一样的顿悟和成长。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研究生除了科研,还有生活和娱乐。享受每一次健身锻炼后大汗淋漓的轻快舒适,享受每一次短途旅游的惬意,你会发现科研并非枯槁,每天都有新的乐趣等着被发现。
韩淞宇
2020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韩淞宇,男,汉族,共青团员,重庆人,2020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机电液装备维护及智能诊断研究,导师是邵海东助理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3区期刊《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Novel multi-scale dilated CNN-LSTM for fault diagnosis of planetary gearbox with unbalanced samples under noisy environment》一篇;在学院二级卓越期刊《航空学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基于提升卷积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高速轴承智能故障诊断》一篇;参加The 12th IEEE Global Reliability &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Conference并进行学术汇报。
— 学术感悟 —
学术研究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少不了他人的帮助,多问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可以更快速的入门自己的研究方向,多读优秀的论文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多和同门交流可以更系统的发现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论文的创新过程中,要重视他人的研究成果,要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要有坚定的理论基础作创新支撑;在实验过程中,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性子,要有不耻下问的求学态度,要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工作与生活;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会分解困难的任务,逐个击破,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时,可以先写中文然后进行翻译并仔细修改。
希望所有的同学在湖大的几年能够不荒废时间,无论是继续深造或求职进厂,能够明白自己的目的,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李全通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李全通,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沧州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汽车动力学与先进底盘电控方向研究,导师为张邦基老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院定第Ⅰ类卓越期刊《机械工程学报》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颠簸路面下轮胎纵-垂向耦合状态观测及其滑移率控制研究》。
2019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累计参与发表刊物论文2篇,其中SCI论文1篇(4区3作),院定第Ⅰ类卓越期刊论文1篇(1作)。
— 学术感悟 —
搞研究,做学术,建议大家越早起步越好,先行后易。首先阅读本领域的高水平博士论文,确定背景知识。然后广泛阅读高水平期刊论文,寻找学术问题与方法。“法乎上着得其中”,一定要多阅读高水平论文,眼界决定成果的水平。之后确定几篇与自己研究方向较为相似的论文,复现里面的研究方法,慢慢就会找到学术创新点。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尽量一气呵成,制定严格的计划,建立正反馈机制,尽快完成初稿,只有第一稿出来才有提高的可能。最后,工科专业的学生要学会把握学术与工程的关系,工程问题需要简单化,学术问题需要复杂化。学术指导工程,工程验证学术,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罗港杰
2019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罗港杰,男,汉族,预备党员,湖南长沙人,2019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微纳器件加工方向研究,导师是方棋洪教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在SCI收录的2区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
— 学术感悟 —
我要感谢在学习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老师、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不断成长。我也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刚开始接触科研工作时,于当时的我而言,是多么的遥不可及。自从我进入课题组这两年多以来,我发觉科研殿堂的大门一直在为我打开。在我科研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失败并不可怕,但是我们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多跟师兄师姐交流、查阅资料来找到导致失败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总之,科研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感谢湖南大学为我提供的科研平台。最后,我很幸运能够成为方老师的学生,在指导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来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在,谨向我的导师表示十分的谢意。
任思危
2021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任思危,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普洱人,2021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先进高熵合金微纳米力学研究,导师李甲。
— 学术成果 —
在2021年进入湖大读研以前,累计发表刊物论文2篇,其中SCI论文2篇(3区1篇、4区1篇),1篇发表在第Ⅱ类卓越期刊(力学)上。
— 学术感悟 —
首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师兄师姐!
我在本科的大二学年里,找到方棋洪老师,表达了自己想要从事科学研究的想法。在方老师的建议下,跟随李甲老师开始了科研工作。在进行第一项研究工作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需要学习许多新知识。那时,除了完成专业课程任务,课余时间我基本都在进行研究工作。中途,我因为长时间解决不了其中的一个难题而备受苦恼,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在李甲老师和冯慧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成功解决了难题并撰写、修改论文,在几个月后顺利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SCI论文。之后进行的第二项研究工作中,也曾因为论文被反复拒稿而苦恼,但幸运的是,论文最后也顺利发表。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甲老师对我的帮助与指导!
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的准备,戒骄戒躁,欲速则不达。
郭翼彪
2021级硕士研究生
— 学术风采 —
郭翼彪,男,汉族,中共党员,山西长治人,2021年进入湖南大学读研,现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目前进行视觉SLAM方向研究,导师是秦晓辉老师。
— 学术成果 —
在本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年度内,作为参赛团队核心成员,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国赛银奖。2021年进入湖大读研以来,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项,暂未发表学术论文。
— 学术感悟 —
研究生推免至本校读研后,开始进行视觉SLAM相关内容的学习。入学至今,积极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校赛,到省赛,再到最后的国赛,时间战线较长,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坚持下来,团队意识、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我了解到不同的创业模式,开阔眼界的同时锻炼了个人能力。本科的学弟学妹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比赛,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打下基础,此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兴趣为导向,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行研究是相当重要的。
来源 |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图片 | 研究生新媒体中心刘艺、张晓栋、任克威